闻放归田

天地曾无一物遗,孤臣今许返庭闱。

黄茅瘴里抽身出,青草湖边鼓棹归。

衣锦还乡难并比,承颜称寿倍光辉。

恩深骨肉何由报,空有精诚贯紫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在外的孤臣,在历经黄茅瘴的艰苦后,终于得以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由回归的喜悦和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天地曾无一物遗,孤臣今许返庭闱”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回归的渴望,将自己比喻为“孤臣”,在天地间漂泊多年,如今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情感真挚而强烈。

颔联“黄茅瘴里抽身出,青草湖边鼓棹归”具体描绘了诗人克服重重困难,从黄茅瘴的险境中脱身,最终在青草湖畔划船归来的情景。这里运用了鲜明的对比,黄茅瘴的恶劣环境与青草湖边的宁静景象形成对照,突出了诗人回归家园的不易与喜悦。

颈联“衣锦还乡难并比,承颜称寿倍光辉”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衣锦还乡虽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之事,但在诗人看来,能够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才是最珍贵的。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家庭团聚的幸福与重要性。

尾联“恩深骨肉何由报,空有精诚贯紫微”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感激与无法回报的情感。虽然诗人内心充满对家人的爱与敬意,但面对深厚的亲情,却感到无力回报,只能以一颗真诚的心向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一联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回归故乡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情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由与家庭的向往与珍视,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寄曾敷文

谁道衡阳雁即回,也传书向岭南来。

故人得报皇恩至,约我同归青眼开。

爽有江湖清暑气,豁无尘土溷灵台。

功曹法掾相随处,邂逅追踪真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湘西琳老

八年之中三往回,道人一意金石开。

非干桑梓有分好,自是针芥无嫌猜。

焚香说了四句偈,把手直上千尺台。

洞庭青草不我隔,东吴可归归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霍仁仲唱名第一

吾乡魁选久萧条,深喜高才偶圣朝。

天子六龙飞紫极,状元一鹗奋丹霄。

拜亲此日荣谁及,报国他时事更超。

四海欢然重改观,常州真是出英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喜归

日日思归今得归,朝衣不着着斑衣。

谁人得似邹居士,跳出轮回无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