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实复和见贻勉答

佛国亲登七宝墀,见超无见总持尼。

情尘空尽还同俗,结习都忘不断痴。

东岭云归招共宿,北山鹤怨任他之。

吾徒未识毗耶老,衣染天华不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大欣所作的《仲实复和见贻勉答》。诗中以佛教为背景,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哲理思想。

首联“佛国亲登七宝墀,见超无见总持尼”,描绘了诗人亲自踏入佛国,体验到超越凡俗、达到无我境界的过程。这里“七宝墀”象征着佛教中的至高境界,“见超无见总持尼”则表达了超越一切表象,达到内心深处的领悟。

颔联“情尘空尽还同俗,结习都忘不断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情感与欲望的超越。通过“情尘空尽”和“结习都忘”的描述,表现了诗人摆脱了世俗情感与习惯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颈联“东岭云归招共宿,北山鹤怨任他之”,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东岭云归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融合,北山鹤怨则可能寓意着外界的纷扰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平和。

尾联“吾徒未识毗耶老,衣染天华不自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直接接触或理解更高深佛法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自我认知与成长。这里的“毗耶老”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高僧或智慧的象征,而“衣染天华”则意味着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在智慧与觉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越、摆脱世俗束缚、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自我认知与成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7)

大欣(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南昌,俗姓陈。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

  • 号:笑隐
  • 籍贯:江州
  • 生卒年:1284—1344

相关古诗词

米元晖江山秋晚图

红树宜秋晚,澄江媚落晖。

扁舟如唤我,莫待白头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画牛

草煖犊子肥,牧閒牛耳湿。

谁知荷蓑翁,风雨租税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缉]韵

次韵答石室元晦二首(其一)

不审往来相熟未,青衣迎棹惯看人。

糗餈分饷家家似,薯蓣炊香顿顿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答石室元晦二首(其二)

贝阙群仙罗玉质,也知天上足金银。

深惭造物相料理,岩穴偏宜槁木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