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尚书移守宛陵

堂堂体貌照簪缨,天与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萧相国,举杯且属谢宣城。

花间未听歌声彻,笛里先催别恨生。

说与邦人休卧辙,过家闻欲趁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威武仪表映照着官员的冠冕,上天赋予你辅佐君王,共创太平的使命。
擦亮眼睛期待见到萧相国,举杯敬酒献给谢宣城。
还未在花丛中听到歌声悠扬,笛声却已提前唤起离别的愁绪。
告诉乡亲们不必再忧虑仕途坎坷,听说清明节就要回家了。

注释

堂堂:威武的样子。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象征身份。
天与:上天赋予。
佐:辅助。
太平:社会安定。
拭眼:擦亮眼睛。
萧相国:萧何,历史上著名的丞相。
属:敬酒。
谢宣城:谢朓,南朝诗人。
歌声彻:歌声响彻。
别恨:离别之愁。
生:产生。
邦人:乡亲们。
卧辙:困于仕途。
趁:趁着。
清明:清明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梁尚书即将赴任宛陵时的场景。首句"堂堂体貌照簪缨"赞美了尚书威仪堂堂,气度非凡,暗示其才德出众。次句"天与君王佐太平"进一步强调他的使命,即辅佐君王实现国家太平。

第三句"拭眼待看萧相国"借萧何之名,期待梁尚书能如同萧何般成为地方的贤相。"举杯且属谢宣城"则通过举杯祝酒,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离别的感伤。"花间未听歌声彻,笛里先催别恨生"通过音乐渲染离别氛围,歌声未尽,笛声已唤起人们的离别之情。

最后两句"说与邦人休卧辙,过家闻欲趁清明"劝勉梁尚书到任后积极作为,勿忘百姓疾苦,同时暗示春天的清明节将至,希望他能在新任上有所作为,给当地带来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人才的赞赏,又有对友人的激励,体现了送别诗的常见主题。

收录诗词(176)

林季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项居士挽词

孝友从初岁,温恭见隐居。

谁云不为政,只此是知书。

末俗惟多伪,何人得似渠。

春江照丹旐,恨亦到龟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哭薛吏部(其二)

白鹿春城下,黄牛古垄头。

年年唤兄弟,两两酹松楸。

今日逢寒食,哀君返故丘。

荣怀多少恨,不逐晚云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哭薛吏部(其一)

伯仲皆登第,人言薛与林。

凄凉五年事,摧折两家心。

漫醉春来酒,谁同别后襟。

空馀钓矶在,落日见孤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程夫人词

金章朱毂烂盈门,春入仙翁笑颊温。

曳杖时时过他客,含饴日日弄诸孙。

风高浙水惊霜叶,月落黟山泣晓猿。

丹旐悠扬转寒日,尚疑帘下綵衣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