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三十七)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

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三十七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为主。

诗中开头“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提出人们普遍追求长寿的愿望,但紧接着“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一句,通过黄鹄的呼唤与遥远的未来不可预知,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控性。这种对比让人深感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山岩间沉思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这种孤独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寂寞,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接下来,“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提到一个美好的王子形象,与前文形成对比,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王子的“好”与“猗靡相携持”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友情或爱情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能持久,是否真实存在,都成了疑问。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快乐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他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和把握。

最后,“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欺。”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欺骗的担忧。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忧虑未来,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展现了阮籍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8)

阮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字:嗣宗
  •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 生卒年:210~26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十八)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

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

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势路自穷达,咨嗟安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九)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怀(其四十)

惊风振四野,回云荫堂隅。

床帷为谁设,几杖为谁扶?

虽非明君子,岂闇桑与榆?

世有此聋聩,芒芒将焉如?

翩翩从风飞,悠悠去故居。

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四十一)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

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

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

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

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