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祀重光卷为陈冠儒题

吾宗冠儒氏,抱艺南海湄。

平生学孔颜,事事余所师。

上念先德隆,水木兴遐思。

肇祀修明禋,甫田载营菑。

甫田日伊何,乃在宁州阳。

夙世播获勤,春秋奉蒸尝。

中叶倏遘屯,膏腴日云荒。

念哉慈孙怀,恻恻含辛伤。

辛伤何以为,日夕搆良图。

经营理旧疆,钱镈夷榛芜。

率彼弟与昆,竭力南亩趋。

吁嗟肯获心,今世谁与俱。

肯获何所希,所希黍稷馨。

黍稷何以馨,藉之羞神明。

瞻彼南坑田,平秩今西成。

慇勤示来昆,千秋奉粢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冠儒家族对祖先祭祀的重视与虔诚,以及他们对土地耕作的辛勤努力。诗中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勤勉和对自然的尊重。

首句“吾宗冠儒氏,抱艺南海湄”,点明了家族的儒学背景和地理位置,暗示了家族的学问与智慧。接着,“平生学孔颜,事事余所师”表达了家族成员对孔子和颜回的崇敬,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诲的遵循。

“上念先德隆,水木兴遐思”则展现了家族成员对先祖的怀念与敬仰,以及由此引发的深远思考。接下来的“肇祀修明禋,甫田载营菑”描述了家族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以及在农田上进行耕耘的场景,体现了对祖先的纪念与对土地的敬畏。

“甫田日伊何,乃在宁州阳”进一步说明了农田的位置,而“夙世播获勤,春秋奉蒸尝”则强调了家族成员对土地的辛勤耕耘和对祖先的定期祭拜。

“中叶倏遘屯,膏腴日云荒”描绘了家族在某个时期遭遇困难,曾经肥沃的土地逐渐荒废。然而,“念哉慈孙怀,恻恻含辛伤”表现了家族成员对这种情况的深切忧虑和痛苦。

“辛伤何以为,日夕搆良图”表明了家族成员面对困境时的决心,他们开始策划并实施补救措施。“经营理旧疆,钱镈夷榛芜”描述了他们修复和管理土地的过程,而“率彼弟与昆,竭力南亩趋”则展示了家族成员共同努力,不分兄弟地投入到农田工作中。

“吁嗟肯获心,今世谁与俱”表达了对这种团结协作精神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可能缺失的感慨。“肯获何所希,所希黍稷馨”则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希望粮食丰盈如馨香。

最后,“黍稷何以馨,藉之羞神明”强调了粮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对神灵的供奉。而“瞻彼南坑田,平秩今西成”则描绘了农田的丰收景象,预示着未来的繁荣。“慇勤示来昆,千秋奉粢盛”则表达了对后人传承这一传统和精神的期望,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敬奉祖先,保持对土地的热爱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孝道、勤勉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与坚持,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历史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203)

陈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黄公补之任缙云和陶与殷晋安别韵

逢君金台下,意气各殷勤。

喜见芝兰色,更藉枌榆亲。

高才迥无侣,明德故有邻。

睽违怅经时,觏晤欣兹晨。

何哉正簪盍,倏矣复萍分。

君行括苍去,载道生阳春。

悬知桥门外,多士集如云。

圣真尔深造,道范众所因。

羡此绛帐荣,肯厌青毡贫。

低回愧俗吏,磬折日随人。

形式: 古风

和怨诗楚调

浮生渺无际,宦海何茫然。

一仕更雨朝,三令垂十年。

半剌再入吴,况复逢时偏。

向岁尸兵防,此日司农田。

姓字挂府僚,踪迹縻郊廛。

鞅掌废晨餐,焦思耿宵眠。

世情逐湍改,事变与时迁。

伤今既非古,看后宁如前。

辉辉石湖月,漠漠洞庭烟。

愿言从此去,避位让才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出都怀黎伯华选部

端笏辞燕阙,摇旆指吴门。

去国一惆怅,悠然销旅魂。

更念平生欢,展转增愁烦。

夙昔在交游,意气侠乾坤。

共际风云会,振翮厉高骞。

岂知中道离,奄忽岁月奔。

顷来入燕市,握手叙寒暄。

升沈却有分,身世共堪论。

且与歌白雪,聊复倒青尊。

感此殷勤意,一一中心存。

须臾又长别,羽翼各翩翩。

愿言慎自爱,努力答明恩。

形式: 古风

读张左虞伐檀集

张君负奇气,迈迹自吴趋。

早授孙吴略,壮弃终君繻。

搦管为词章,璨璨明月珠。

建安堪并驾,大历可齐驱。

清时信多才,屈指谁与俱。

胡为困蓝田,使我心不愉。

云编一以览,顿足为踟蹰。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