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湖边.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形式: 词牌: 向湖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开篇“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以翠绿的山屏和红色的船桨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依约晚荷深处”,晚荷的影子在水面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两句,诗人自述常在西湖泛舟,享受那份闲适与自在。接下来,“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表达了对西湖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寻。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出现在画布上一般,引人入胜。接着“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描述了芦花飘扬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洁白与纯净。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中,“张绪”是古代著名的文人,此处借指才华横溢的文士,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最后,“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况逋仙、仙去从朝暮。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以燕语莺歌、金缕之曲、逋仙之仙去,以及丹青笔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画面,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用梦窗体

雨瓢倾了,蚁垤摧秋潦。泛芥堂坳舞舟棹。

任窃香蜂蝶,越迤逦东墙,狂恣纵、邃慢深帏穿到。

痴烟方困柳,梦惊回、拟倩阑扶望终渺。

燕参差、莺懵懂,量暖评寒,回屐路、人报飞红千绕。

护花计、关心问西园,自整金铃,系绳须早。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忆梅,辛未十二月十四日夜坐作,用屯田体

五月狂飙卷。江城地、梦破笙歌庭院。

况邮亭门闭,蹇驴人倦。溪流涨、村桥中断。

禁苑树、珍巢从鹤恋。春欲半。

奈绿萼臞仙,信渺罗浮雁。

一旦冲寒恰恰,破腊匆匆,借得东风,荡开寂寞蛮春,蓦地翠禽喧暖。

巡檐不入高人眼。纵牧竖、初花摧折遍。思寄远。

问签程、水驿山邮路千万。渐散乱。又忍事催琼琯。

残英飞尽,诘朝尊俎嗟来晚。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安公子.烛泪,和蛰云

翠冷烟凝紫。华堂送客添愁思。

玉指金环勤拂拭,泻调脂铅水。

说旧事、凄凉背拥樊通髻。膏自煎、总为凡心缀。

问伤秋尚别,到底汍澜谁替。别有繁华地。

欢呼博簺花丛里。粉腻香薰缨半绝,臣髡微醉甚。

依旧鲛人,珠颗缤纷坠。怕到头、兴尽还垂涕。

况红湿鸳衾,对泣欲怜无计。

形式: 词牌: 安公子

瑞鹤仙.挽彊村师

蘋洲沈短日。望素云黄鹤,辽天无极。思悲顿寥寂。

剩锦笺凄调,玉棺铭笔。吟边易篑。

老臣心、词人一席。

痛百年垂死,中兴病枕,几番寻觅。曩昔。

云瑶校曲,桐荫题图,倏成陈迹。

翠微峭壁,傍船指空沈碧。

抚遗编依黯,高歌不忍,泪落江南怨笛。

又伤心、汐社春芜,盟沤无色。

形式: 词牌: 瑞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