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兰陵王》词,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一幅晚景中的哀愁画卷。
词中以“晚云碧”开篇,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晚霞映照下的云彩,与心中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沉重。接着,“残花堕、沾雾糁烟”,描绘了落花沾着薄雾,散落在烟雾中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时光的流逝。
“凭仗林閒瘦鹃力”,瘦弱的杜鹃鸟在寂静的树林中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生物,进一步加深了词作的悲凉情感。
“珍重暗叹息”、“悽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深深感慨和无奈。接下来的“桃蹊柳陌”、“金铃护,犹缀剩红狼藉”,描绘了桃树柳树旁,金铃装饰的残花依然点缀在狼藉之中,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尘丝更谁惜”一句,表达了对世间琐事的淡漠与无奈。“携尊试重觅”,词人试图在酒中寻找慰藉,却难以摆脱内心的苦楚。“奈谱乱霓裳,声曳羌笛”,音乐与舞蹈的混乱,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混乱。
“蜂须蝶翅轻抛掷”,蜜蜂蝴蝶的轻盈与自由,与词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助。“看绿遍天际,梦回云表”,绿意蔓延至天边,梦境仿佛在云端,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追求。
“骚魂消尽恨未谢”,引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理想破灭的遗憾与不甘。“正芳草如织”,芳草繁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词人并未因此而释怀,反而更加深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但弱筱窥牖,坠英侵席”,细小的竹子透过窗户窥视,掉落的花瓣侵入席间,这些细节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分明红泪,恣染取,翠袖湿”,红泪滴落在翠绿的衣袖上,渲染出一种凄美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因哀愁而落泪的情景,也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面对生命凋零、时光流逝、理想破灭等主题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