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三)

得者长生,服之不死。神农不知名,耆婆无处讨。

破除佛祖病,扫荡无明烦恼。

物物头头不覆藏,灵光洞耀何人晓。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一首,名为“其八十三”。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探讨了关于生命、解脱与智慧的主题。

“得者长生,服之不死”,这两句诗以“得”和“服”为关键词,暗示了某种获得或服用的神秘力量能够带来永恒的生命,即长生不老。这里的“得”和“服”可以理解为获取某种知识、修行或领悟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人们能够超越生死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永恒。

“神农不知名,耆婆无处讨”,这两句则引入了古代神话人物神农和耆婆,他们分别是中国传说中的医药发明者和印度神话中的药师神。这里通过提及这些未知的人物,强调了某种难以寻觅或理解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指超脱世俗的智慧或精神境界,它既非传统医学所能触及,也非一般知识所能掌握。

“破除佛祖病,扫荡无明烦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佛祖病”比喻为心灵上的疾病或困惑,而“无明烦恼”则是指无知、迷惑和内心的痛苦。通过修行或悟道,人们可以去除这些心灵上的障碍,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里暗含了佛教中追求涅槃、摆脱轮回的思想。

“物物头头不覆藏,灵光洞耀何人晓”,最后两句表达了万物皆有其内在的光明与真理,但这种真理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不易被察觉。只有通过深入的洞察和理解,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达到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光辉。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启示,也是对探索宇宙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生命、解脱、智慧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四)

过去事如梦,了然无罅缝。

要当做梦时,便作觉时用。

未来事如电,有无不可见。

莫将希望心,昧却娘生面。

见在事如云,目前仿佛有。

安得东南风,吹散西山口。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五)

十年做长老,今年闹吵吵。

思量世间事,佛也不可晓。

昨日买个卦,卜道来年好。

财帛星入门,虚耗鬼去了。

知事与头首,各著些孔窍。

盛点两瓯茶,多陪一面笑。

大家说些快活禅,免教拄杖生烦恼。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六)

大悲时时降生,诸佛头头无间。

者里裂破面门,荐取通身手眼。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七)

时节因缘自有由,知音千里远相求。

寒山陌上才招手,拾得溪边已点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