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诗

圣教敷,遍寰区。吁驺虞,见雒墟。

步履啖食何尔殊,生来自有仁义俱。

目盱盱,烁明珠。玉作爪,雪为肤。

黑文班班备五采,形质自异凡于菟。

进皇都,叶贞符,世所无。不比九真犀,不比渥洼驹。

祥麟与瑞凤,太史堪并书。

小臣作诗颂圣德,千秋万载昭皇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驺虞”为题,描绘了驺虞这一传说中的祥瑞之兽的形象与象征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驺虞描绘得既神秘又神圣。

首先,诗开篇即点明驺虞的神圣地位,“圣教敷,遍寰区”,暗示驺虞是上天赋予人间的吉祥物,其存在覆盖了整个世界。接着,“吁驺虞,见雒墟”,通过呼唤驺虞并将其与古代的雒墟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驺虞作为历史与文化象征的地位。

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驺虞的外貌特征:“步履啖食何尔殊,生来自有仁义俱。”这句不仅描述了驺虞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和饮食习惯,更强调了它天生具备的仁义美德。随后,“目盱盱,烁明珠。玉作爪,雪为肤。”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驺虞的眼睛比作闪烁的明珠,爪子比作玉石,皮肤比作白雪,展现了驺虞的美丽与纯洁。

“黑文班班备五采,形质自异凡于菟。”这句话则进一步描绘了驺虞独特的斑纹,以及它与普通老虎的不同之处,突出了驺虞的非凡与独特。最后,“进皇都,叶贞符,世所无。”表明驺虞进入皇都,象征着吉祥与帝王的正统,这种现象在世间极为罕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驺虞这一祥瑞之兽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圣明君主的崇敬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常见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麒麟诗

至和储精,麒麟降生。麇身牛尾,马蹄龙睛。

身备五采,绚烂晶荧。性尤仁厚,瑞图可徵。

不远万里,来自南溟。祥云瑞霭,光绚阙廷。

出入金门,迩乎龙軿。群臣聚观,喜跃弗胜。

惟昔太祖,天命是膺。皇风以穆,皇道以贞。

九夷八蛮,莫不来庭。冲和氤氲,屡致嘉祯。

皇帝嗣位,天下以宁。仁被动植,泽及含灵。

祯祥沓至,以昭太平。祥麟之来,适际文明。

惟帝之圣,贞符是承。有濯厥声,耀于万龄。

形式: 四言诗

狮子诗

圣皇御寰宇,声教周八极。

四夷慕仁化,入贡来重译。

珍禽与奇兽,所见迈于昔。

维时有神兽,其类同白泽。

气禀金精刚,名为群毛特。

绀眸悬日星,碧爪利锋镝。

雄诡挺殊姿,杰异见材力。

或时恣哮吼,百盖俱辟易。

一朝从西来,万里度沙碛。

百兽同率舞,无乃感圣德。

昔汉章和间,入贡自安息。

有唐贞观中,又复来西极。

是后寂无闻,奇玩喜今日。

欢声腾厚地,嘉叹动百辟。

小臣际时康,歌颂乃其职。

抽毫纪嘉瑞,千古光史册。

形式: 古风

湘灵操

玉貌兮婵娟,联翠袖兮风前。

望翠华兮已远,临湘水兮凄然。

凤不来兮岁阑,秋气肃兮空山。

倚枫江兮惆怅,泪染竹兮斑斑。

形式: 琴操

箕山操

箕山兮幽幽,箕水兮浟浟。

山可耕兮而樵,水可饮兮而游。

我于世兮无求,彼何故兮遗我以忧。

形式: 琴操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