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

连理无分影,同心岂独芳?

傍檐巢翡翠,临水宿鸳鸯。

叶叶含春思,枝枝向画廊。

君情若比树,妾意复何伤?

陌上谁攀折,闺中思复侵。

眼凝清露重,眉敛翠烟深。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名为《芳树》,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诗人以树木为寄托,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首联“连理无分影,同心岂独芳”运用了连理树和同心花的意象,暗示两人虽不能相伴,但心意相通。接下来通过“傍檐巢翡翠,临水宿鸳鸯”,描绘了鸳鸯鸟的和谐画面,象征着爱情的甜蜜与向往。

“叶叶含春思,枝枝向画廊”进一步深化了情感,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思念,每一根树枝都指向远方的画廊,寓意着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尾联“君情若比树,妾意复何伤?”以树为喻,表达出即使分离,对方的情意如同树木般坚定,自己的心意也不会因此而受伤害。

后半部分,“陌上谁攀折,闺中思复侵”写出了分别后的场景,闺中女子想象着陌上有人采摘这寄托相思的芳树,内心更加愁苦。“眼凝清露重,眉敛翠烟深”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神情哀婉,眼中泪光如露,眉头紧锁。最后两句“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借乐器声和飘落的树叶,传达出离别的哀伤,强调即使枝叶再茂盛,也无法牵绊住那颗因别离而痛苦的心。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的《芳树》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笔调,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别离之痛,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茅斋

闲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

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

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

时开玉怀卷,或弹珠柱琴。

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

花发饶冶色,禽鸣多姣音。

色冶眩春目,音姣伤春心。

夕阳下虞渊,寂莫还空林。

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岭。

东园桃李姿,是妾嫁君时。

燕婉为夫妇,相爱不相离。

良人忽远征,妾独守空帏。

忧来恒自叹,冀死魂追随。

又念妾死时,谁制万里衣?

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

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

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

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形式: 古风

卜算子.新柳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