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孔明屡出师,常苦粮食少。
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
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和许总卿(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孔明)的赞美。诗人的笔触先描绘出孔明屡次领兵作战,常常苦恼于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接着转到“公今主边计”,这里的“公”指的是许总卿,而“主边计”则是说许总卿在边疆地区处理军事筹划和粮食储备的重要职责,尽管积累的粮食如丘阜般不多,但已经显示出他的能力。
诗人通过“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孔明的敬仰之情。“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他雄伟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流马”则形容军马如流水般奔腾,显示出孔明用兵如神的才能。最后一句“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诗人设想如果当初能得到像许总卿这样的贤才辅佐,大事就能轻松解决,这里体现出了对许总卿能力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史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化的历史人物及现实中能够担当重任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边疆安危的关切。
不详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我登峨嵋山,伟观天下少。
观公惊俗句,更觉眉山小。
短章锋斩绝,大篇气深杳。
纸敝墨色渝,读诵不能了。
力求见佛上天梯,忽睹光明志意迷。
华藏神通惊变现,台山公案好拈提。
太冲漫作三都赋,子美全无一字题。
今日诸贤赓妙句,强驱驽驾力难齐。
卿月中天照上流,使星入蜀久西游。
蟠胸经纬开棋局,出手枭卢转博投。
学有渊源流不竭,诗如珠玉价难酬。
词章怪底犹雄健,棠荫曾联柳柳州。
倦游淹海上,得子意弥敦。
文彩与春秀,性情如玉温。
相从不知久,欲别更何言。
努力功名会,飞腾入帝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