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丰年易为政,凶年易为德。
政本拙催科,德乃足民食。
蛮貊忠信行,田里愁叹息。
德政祇如斯,何用求赫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呈赵常德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人认为,在丰收之年,政治管理相对容易,因为人民富足;而在饥荒之年,人们更需要仁德的施政,以确保基本的生活保障。他指出,政府应当以百姓的生计为重,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体现忠诚与信义,而不仅仅是追求显赫的名声。诗的核心在于强调德政的重要性,而非表面的荣耀。整体风格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倡导德政的儒家理念。
不详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朝廷不忘远,徒欲得公重。
不然如公贤,久合居侍从。
少须岁和丰,归骑承天宠。
看取武陵原,田耕麦米垄。
东南米最贱,旧说湖南北。
及今身见之,价岂下江国。
此行为米来,对此增叹息。
人谓使君贤,宁虑有失职。
将身付铨选,乃奉蛮府檄。
蛮语初未学,崄绝闻人说。
进前退不可,信有难如棘。
所赖使君贤,馀波能普及。
拥衾困朝酲,著帽从宿诺。
我家附东溪,君住穷北郭。
俱悲壹无钱,独愧喜好学。
诗声漫天壤,头白尚丘壑。
去乡今几年,末路得其托。
相望固非远,相见每不数。
所思闻清谈,何意发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