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程本立的《清平乐·其二》描绘了一幅山居归隐的画面。"山翁归去",以山翁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记得来时路",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留恋,也寓言了对归途的记忆犹新。
"雨涨溪泉人不渡",通过描绘雨后溪水上涨,行人无法过河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幽深与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花外鸟啼何处",以鸟鸣声衬托出山中的寂静,也可能是对友人归山后的想象,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
"人间不是山中",诗人对比了尘世与山林的差异,流露出对人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恬静的向往。"高怀都付丝桐",将高雅的情怀寄托在音乐之中,表明诗人借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一曲瑶池宴罢,春风吹尽残红",以瑶池宴罢的意象,象征着友人的归隐生活如同瑶池仙境般美好,而春风拂过,又带走了人间的繁华与落红,寓意着时光流转,一切都在自然之中消逝。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尘世生活的淡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