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秋蝉和衎石

凉思又铜盘。琴外声残。一庭愁碧正相怜。

冷入秋心飞不去,衰柳年年。何处说荒寒。

落叶长安。西风休更倚栏干。

弱羽翛翛真似我,鬓影羞看。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秋蝉和衎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哀愁。开篇“凉思又铜盘”,以“铜盘”这一意象引入秋日的凉意,暗示季节的转换,引发诗人思绪的涟漪。接着,“琴外声残”一句,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琴声”的消逝,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

“一庭愁碧正相怜”中,“愁碧”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庭院中绿叶在秋风中的凋零,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冷入秋心飞不去,衰柳年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风的寒冷不仅侵袭着身体,也深入到了诗人的心中,难以摆脱。而“衰柳年年”则寓言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加了诗作的悲凉色彩。

“何处说荒寒。落叶长安”两句,将目光从个人的情感转向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长安作为古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历史,而“荒寒”与“落叶”则构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孤独与寂寞的感慨。

最后,“西风休更倚栏干。弱羽翛翛真似我,鬓影羞看”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劝告西风不要倚靠栏杆,似乎是在暗示自己不愿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而“弱羽翛翛”与“鬓影羞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与无力的自省,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萧瑟景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南楼令.归次寿阳驿,霜气寒甚

候馆闭残釭。凄凄夜已霜。拥青绫、一昔云凉。

多事西风吹恨去,随冷月、度回廊。秋梦恼疏狂。

征衣惜旧香。有闲心、休著思量。

憔悴银屏山几叠,浑不耐、漏声长。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丑奴儿慢.九月十九日望都县城外旧事

轻尘倦马,酒醒今宵何处。

最愁说琼箫、花外半壁储胥。

恨入初程,剑歌声悄壮心孤。

围棋乘兴,迟回命屐,一著先输。

鼓吹未闲,凄凉官烛,憔悴军符。

更谁向、平原飞骑,笑挽雕弧。

废垒秋笳,怨吟曾到帐中无。

伤心休问,辽空唳鹤,残月鸣狐。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

高阳台.客有谈卫源近事者,感赋此调

鸩羽惊媒,龙音感悦,匆匆芳讯偷传。

一纸相思,怨红啼湿银笺。

连波别有牵魂处,甚回文、倦眼曾看。

枉猜他,珠腕闲题,粉泪轻弹。

无情河水东流去,打空城寂寞,萤火飞残。

埋玉谁家,秦箫吹冷荒烟。

人间多少伤心事,误南柯、浅醉酣眠。

又争知,孔雀徘徊,还到郎边。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仙露庵,宋宫人饯汪水云处

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

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

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

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

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

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