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后一日薛鸿胪邀宗伯二司寇司农游武氏园即事

偶值幽园字辟疆,群公多暇此传觞。

蒲香可是余端午,竹色将无胜洛阳。

僧眼细分红叶水,仙踪深掩白云乡。

莫愁归骑天街暝,新月纷纷已过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世贞在端午节后的一日,受邀与多位高官一同游览武氏园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聚会的愉悦之情。

首句“偶值幽园字辟疆”,点明了诗人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幽静的园林,园名或许与辟疆相关,营造出一种偶然发现美好之地的惊喜感。接着“群公多暇此传觞”描述了众人在闲暇之时聚在一起饮酒作乐的场景,体现了聚会的轻松愉快氛围。

“蒲香可是余端午,竹色将无胜洛阳。”这两句通过端午节的习俗(菖蒲)和洛阳的竹林,巧妙地将时间背景与地点特色融合,暗示了节日的氛围和所在地域的文化底蕴。蒲香与端午节紧密相连,竹色则让人联想到洛阳的竹林之美,两者相比较,既展现了节日的特色,又突出了所处环境的独特之处。

“僧眼细分红叶水,仙踪深掩白云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园林内的自然景观。红叶倒映在水中,仿佛僧人的眼睛般细腻,而仙踪隐匿于白云缭绕的山乡之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莫愁归骑天街暝,新月纷纷已过墙。”表达了聚会结束时的景象。随着夜幕降临,归途中的马车在昏暗的街道上缓缓前行,而新月的光辉已经洒满了整个园林,预示着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但留下的回忆和情感却如同月光一般,温暖而持久。这句诗以淡淡的哀愁收尾,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也暗示了聚会虽终,但友情和美好的记忆将永远留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聚会场景以及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和友情交流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雨中过姚氏故园与周公瑕张幼于詹东图戚不磷分韵得春字时公瑕旧游之地将五十年矣

但许清游不厌频,姚园虽故客怀新。

雨声立散千家暑,天意初回万井春。

别岛过云浓泼墨,平溪蹙水细生鳞。

沿堤大有金城树,总是周郎暗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魏府三锦衣北园同方司徒宴游作

青山远自凤台分,䆗窱逶迤迥不群。

行处苍虬时一攫,坐来黄鸟数相闻。

疏成曲沼因藏月,别起高楼拟借云。

若问主人何所似,魏家公子信陵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武定侯故邸竹园

碧阴如带拥琅玕,阁静潭澄五月寒。

淇澳雨余添峭茜,夹池云起助团栾。

前朝金穴恩犹在,贵主妆楼迹已残。

见说侯家千亩赋,可因邮使报平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诸公会赵中贵园

西华西去有园亭,为客高楼日不扃。

槛外四收吴苑绿,杯中一送蒋山青。

沟从太液宽分润,席傍微垣好聚星。

莫笑贵人艰粉黛,只今姚魏未全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