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兴》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主题。
首句“时情岂不脆,转若轮行车”以“脆”字形容时间的易逝,如同车轮快速滚动,形象地表达了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接着,“昨日仆役儿,今朝宾友徒”,通过对比昨日的仆役与今日的宾客,展现了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的瞬息万变,暗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问之何因尔,势利已相如”一句,提出疑问并揭示了变化的原因——势利的驱使。这反映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人们往往失去了原有的真诚和友谊,友情变得脆弱且易变。
“福禄固足骇,流品胡能拘”进一步强调了财富和地位对人的影响,指出即使在道德和人格上有所束缚,人们仍会被外在的福禄所吸引,难以自拔。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性中趋利避害本质的反思。
“浅草有孱兔,污渊无瘦鱼”运用自然界的比喻,浅草中的兔子因为环境的脆弱而显得无力,污浊的深渊里没有瘦弱的鱼,形象地描绘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艰难,同时也隐喻了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处境。
最后,“宜矣洁介士,望望成远疏”表达了对保持高洁品德人士的敬意,认为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会因为坚持原则而与他人渐行渐远,形成疏离。这既是对坚守自我价值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现象的无奈感叹。
综上所述,《杂兴》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力,以及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