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十七)》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比崇兰(高贵的兰花)与萧艾(寻常的艾草)和薰莸(香草与臭草)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感慨。诗中,兰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却被世俗所忽视,而妖娆浓艳之物却受到追捧。诗人感叹,尽管兰花有其独特的馨香,但在缺乏识货人的时代,它只能被遗弃在路边,无人欣赏。
“妖秾世所尚,馨香独何为”这两句揭示了社会对于外在形式的盲目追求,而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接下来,“时无纕佩者,青青遗路岐”进一步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最后两句“殷勤理芜秽,勿为尘所欺”,则是诗人自我勉励,要坚守自己的品格,不受世俗尘埃的蒙蔽。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个人操守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