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而舒所作的《未优堂杂咏》系列中第四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辛酸何介意”,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苦楚与不公淡然处之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接着,“吾自适吾窝”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空间和内心世界的重视,他选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迎槛花争发,窥帘鸟作歌”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和谐、生机勃勃的氛围。花朵在栏杆前竞相绽放,仿佛在热烈欢迎春天的到来;而小鸟则透过窗帘轻声歌唱,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刑名羞见佛,心绪却如婆”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他认为,面对法律与名利(刑名)时,内心会感到羞愧与不安,而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让自己的思绪如同老妇人般平静、从容。这里的老妇人形象,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平和的生活状态。
最后,“何日消尘劫,方舟采芰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彻底消除世间的一切苦难,与伴侣一同乘船去采摘菱角与荷花,隐喻着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一种简单、纯净、自由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自我、寻求内心平静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