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梁王

烽火狼烟信不符,骊山举戏是支梧。

平章枉死红罗帐,员外虚题粉壁图。

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

自从界限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段宝的《寄梁王》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到见解。

首联“烽火狼烟信不符,骊山举戏是支梧”,以“烽火”和“狼烟”象征战争与动荡,而“骊山举戏”则暗指秦始皇在骊山上举行奢华的宴会,看似欢愉实则掩盖了国家的危机。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表面的繁荣与内在的危机之间的矛盾。

颔联“平章枉死红罗帐,员外虚题粉壁图”,进一步深入探讨权力与道德的关系。这里“平章”可能是指某位大臣,其“枉死红罗帐”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残酷与不公;“员外虚题粉壁图”则可能指的是某些官员为了个人名誉或利益,虚张声势,粉饰太平,却掩盖了真实的问题。

颈联“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通过“凤”和“麟”的典故,象征吉祥与和平的象征物。然而,“祥兆隐”和“瑞光无”表明这些象征性的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已经消失,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尾联“自从界限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指出自从历史上的鸿沟(比喻分界线)之后,国家的兴衰不再由个人所能控制,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表达了诗人对权力、道德、历史变迁的复杂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1)

段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兄诗二首(其一)

珊瑚勾我出香闺,满目潸然泪湿衣。

冰鉴银台前长大,金枝玉叶下芳菲。

乌飞兔走频来往,桂馥梅馨不暂移。

惆怅同胞未忍别,应知含恨点苍低。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兄诗二首(其二)

何彼秾秾花自红,归车犹别洱河东。

鸿台燕苑难经目,风刺霜刀易塞胸。

云旧山高连水远,月新春叠与秋重。

泪珠却似通宵雨,千里关河几处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方今天下平犹易,自古云南守独难。

形式:

池鱼便作鹍鹏化,燕雀安知鸿鹄心。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