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十九)

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

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地区在清代的文化融合与变迁。薛约以“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开篇,将台湾的古老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景象生动展现出来。“璘斑古篆”指的是台湾原住民的传统文字或图案,“红毛”则可能指荷兰、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带来的文化元素。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台湾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这里的“盛代”指的是清朝,表明在这一时期,台湾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尤其是“熟番也解习拈毫”,形象地说明了台湾原住民在长期的文化接触中,不仅接受了汉族的书写习惯,甚至开始模仿书写,体现了文化融合的深入与广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台湾社会的文化多元性和开放性,还蕴含了作者对台湾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交融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0)

薛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

播种无烦攈蓘忙,秋成安坐庆仓箱。

场工早了清閒甚,便理牛车榨蔗糖。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一)

兴观群怨总情移,溱洧淫哇亦系思。

底事删篇馀十五,蛮风曾不入声诗。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二)

轻飙二八水无波,南汕潮来北汕过。

携酒安平呼晚渡,一桅斜日蜑船歌。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三)

水仙宫外近黄昏,迤北斜看第几鲲。

潮信来特沙卤白,乱星渔火簇城门。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