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太中觅诗

每叹学诗如学仙,未能换骨谩成篇。

翰林万丈光常在,著作三都赋蚤传。

半世无成负便腹,终年有味耸吟肩。

明珠何事轻弹雀,多谢高情未弃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每次感叹学习诗歌就像追求成仙,却未能真正改变自己,只是空有篇章。
翰林的光芒永远闪耀,如同万丈辉煌,他的著作《三都赋》早已广为流传。
半生无所成就,只有一肚子学问,整年吟诵诗词,乐趣无穷。
为何轻易地把明珠当作弹射小鸟的东西呢?深深感谢您的深情厚意并未抛弃我。

注释

每叹:每次感叹。
学仙:追求成仙。
换骨:彻底改变。
谩:空。
成篇:写出篇章。
翰林:指文人或朝廷官员。
万丈光:无比辉煌的光芒。
著作:创作的文学作品。
三都赋:古代著名赋体作品。
蚤传:早已经广泛传播。
半世:大半辈子。
负便腹:满腹经纶。
耸吟肩:吟诵时身体动作,形容专注投入。
明珠:比喻珍贵的才华或作品。
轻弹雀:轻易地看轻或使用。
高情:深厚的情谊。
弃捐:抛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和赵太中觅诗》。诗中,作者以学诗为修炼仙术的比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自嘲学诗未能达到“换骨”的境地,即深入理解和创新,但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将翰林(文人)的才情比作永恒的光芒,赞美赵太中的作品如同司马相如的《三都赋》般早有盛名。

诗人感慨自己半生努力却成效甚微,只能空有一肚子学问,但对诗歌的热爱始终不减,每次吟诵都感到无比的滋味,仿佛肩头耸动,充满诗意。他以明珠不应轻易弹射小鸟为喻,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珍视,感谢赵太中并未轻视他的诗作,这份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敬仰和自我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诗心与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和赵釴夫见惠

归来揩眼望南明,山水光中慰此行。

不把篇章供世好,肯将姓字占时名。

才疏我合回三舍,语妙君能敌七兵。

自此定交非造次,许陪诗社莫寒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唐伯宪二首(其二)

卜邻初识面,把臂便论诗。

摸索曹刘耦,凭陵汉魏时。

新章专雅洁,古隶更清奇。

若比江西派,无人说具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唐伯宪二首(其一)

倦翼投深樾,惊鳞忆故川。

渊明松有径,杨恽豆宜田。

穷达安微分,行藏愧昔贤。

此心谁尽了,达此固怡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雪诗

怪见司寒着意浓,巧裁六出羡天工。

乌翻树拂梨花月,鹭起沙平玉篆风。

势合深连云渚北,光寒淡抹粉墙东。

梁园赋就惊先手,末至相如敢擅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