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佛过去亦久矣,不知何处应群生。
紫金光聚人难睹,空里惟闻仙乐鸣。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二十五首》中的第十一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神秘而超然的场景。"古佛过去亦久矣"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佛的深远历史,暗示了佛法的古老与永恒。"不知何处应群生"则体现了佛的无处不在,关注着世间众生的福祉。"紫金光聚人难睹"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佛光普照却难以肉眼直接看见,强调了佛法的微妙与玄奥。最后两句"空里惟闻仙乐鸣"进一步渲染了佛国世界的宁静与和谐,只有仙乐在虚空中回荡,增添了神秘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寓言般地传达了佛教中关于觉悟、慈悲和超越世俗的理念。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杜宇不如归,竹鸡泥滑滑。
深山岩崖中,谁道无佛法。
有佛法,衲僧只有三只袜。
山僧恰似抱璞者,但欠临风涕泣。
不道举世无人,只是可惜许。
金以石试,人以言试。
古人自谓全璧而归,不知身在草里。
一跳一踯,师子嚬呻。一新一旧,和气如春。
报恩尺不如寸,赢得痴坐,家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