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蓉湖秋月》由清代诗人邹士随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蓉湖月夜图景。
首句“芙蓉湖上月光浮”,以“浮”字生动地展现了月光在湖面上轻轻荡漾的情态,仿佛整个湖面都被月色温柔地覆盖,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独坐凭栏万象收”,诗人独自坐在栏杆旁,将周围的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茶灶笔床三尺席,白蘋红蓼一滩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雅致与自然之美。茶灶、笔床、三尺席,这些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与白蘋、红蓼等秋季特有的植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同时,“一滩秋”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意味。
“风流已散春申履,潮信还催范蠡舟。”这两句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春申君和范蠡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春申君曾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宰相,范蠡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他们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勇气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最后,“何似阮湘投佩客,每拈芳草忆灵修。”阮湘投佩客和灵修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每一次触碰芳草,都能勾起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蓉湖秋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