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

新凉招得,正残暑未退,恼人情意。

顷刻沧云分日色,隐隐娇雷声细。

横卷银涛,珠跳玉泻,急点随风驶。

檐头奔溜,白龙随处飞起。

还看碧罨长林,蓝拖新涨,浑是秋滋味。

欲到山头高处望,回首同侪能几。

袖翠添凉,扇罗罢飏,晴亦为佳耳。

思量今夜,一弯眉月天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描绘了立秋之后,雨水带来的清新凉爽与自然界的生动变化。开篇“新凉招得,正残暑未退,恼人情意”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初秋时节,凉爽之气逐渐取代夏日余热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既舒适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顷刻沧云分日色,隐隐娇雷声细”两句,通过云层遮蔽阳光和远处轻柔的雷声,展现了雨前的宁静与即将来临的动态感,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雨水。而“横卷银涛,珠跳玉泻,急点随风驶”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银白色的波浪翻滚,如同珍珠跳跃,玉液倾泻,急促地随着风势飘散。

“檐头奔溜,白龙随处飞起”进一步渲染了雨势之大,檐下流水如白龙般腾空而起,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猛烈与壮观。接下来,“还看碧罨长林,蓝拖新涨,浑是秋滋味”则转向对雨后景色的描绘,绿树成荫,蓝色的水面上泛起新的波澜,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秋天特有的韵味之中。

最后,“欲到山头高处望,回首同侪能几”表达了作者想要登高远眺,欣赏雨后山川美景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同类(可能指志同道合之人)的思念之情。“袖翠添凉,扇罗罢飏,晴亦为佳耳”则是对雨后凉爽天气的赞美,即使晴天也别有一番风味。而“思量今夜,一弯眉月天际”则以月亮的出现,为这场观雨经历画上了一个温柔而美好的句号,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立秋后观雨的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86)

杨葆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暗香.庚申二月粤匪肆扰,广德被陷,湖郡纂严。杭人多有迁地者。予家半在杭州,适从宣州军,匆促就道,牵衣惜别,惘惘可怜。舟中携有白石道人歌曲,中有暗香疏影两阕,即张叔夏改为红情绿意者也。偶步其韵,却寄内子

可怜行色。听古离谱出,声声长笛。

看束短装,轻把青青柳枝摘。

司马频年善病,只留有、囊中诗笔。

更幻出、天地榛芜,何处问安席。江国。客愁寂。

有倩女远魂,闷怀同积。

雨催花瘠,无计教人不相忆。

回视东流水渺,离绪付、一江浓碧。

诉与那人遣去,怎生遣得。

形式: 词牌: 暗香

疏影

销金毁玉。但劫尘过处,无有停宿。

大纛高牙,麾指旌旗,胸中绝少成竹。

防胡未释黄龙戍,带甲又、大江南北。

望远人、掷破金钱,累我苦吟人独。

漫说年来壮志,黑头不得志,丝鬓空绿。

如此风尘,幕府苍茫,那似三间茅屋。

凭教骨肉相依老,免绕尽、回肠千曲。

问甚时、脱我簪裾。画入水村图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忆秦娥

醒朝睡。拥衾忽忆当年事。当年事。

抛人孤另,软帘风细。万千孤负呼乡里。

一朝回想心如醉。心如醉。杜鹃啼血,洒成红泪。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霓裳中序第一.壬戌春莫过城西草堂,读壁间词句,悽婉清丽,款为梅边吹笛客重九对芙蓉作。予自抱骑省之戚,益复无聊,睹此新词,能无枨触,依韵和之

芳园草自碧。过客心伤弄春色。到此闷怀愁积。

趁绿柳门深,红阑桥仄。摩挲艳笔。

怅者番、妍媚非昔。疏帘外、乱红成阵,惨绝抚瑶瑟。

休息。春归何急。悔旧日、花浓未摘。滋培难借琼液。

只有限芳情,霎时孤寂。飘零谁更惜。

任付与、颓垣狼籍。难遣窗纱新月,顾影诉蟾魄。

形式: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