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兴》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描绘了八月深秋时节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
首联“八月秋高风气清,俯临边塞限长城”开篇即以清朗的秋风和辽阔的边塞景象引入,展现出一种开阔而肃穆的氛围。接着,“云连海树无边白,山接藩篱不断青”两句,通过云与树、山与藩篱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辽远,同时也隐含着边疆的险峻与遥远。
“绝域车书同制度,中原人物尽簪缨”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将边塞与中原联系起来,强调了文化的统一与人民的尊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文化传承的向往。
最后,“谁知茅屋秋风里,愁杀长安老杜陵”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身处边塞的诗人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长安(象征繁华与文明中心)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辽阔,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国家统一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