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虚子歌

冯虚子,清且脩,藐观万物如浮沤。

金茎一柱出天表,青田孤鹤横高秋。

大鹏抟风九万里,下视尘寰渺烟水。

蜃楼缥缈危接天,夜半月明常独倚。

四方上下随所之,茫茫积气将焉依。

居无室庐辙无迹,鳌背岂有三山为。

空中鸡犬刘安宅,我亦因之寄遐适。

飞光浩浩不少留,回首人间非宿昔。

列子禦风已千载,庄生化蝶今安在。

水中漉月亦好奇,管里窥天竟无底。

太虚太虚问不应,银河耿耿凝寒冰。

丹台紫府不可登,愿归大化何由冯。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冯虚子歌》由明代诗人韩宜可创作,描绘了一位名为冯虚子的超凡人物,其形象飘逸脱俗,仿佛能洞察宇宙万物的真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冯虚子超越世俗、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与超脱。

首句“冯虚子,清且脩”,点明了冯虚子的名号及其清雅脱俗的气质。接着,“藐观万物如浮沤”一句,以“浮沤”比喻万物的短暂与变幻,表达了冯虚子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

“金茎一柱出天表,青田孤鹤横高秋”两句,通过“金茎”、“青田”、“孤鹤”等意象,描绘了冯虚子超凡脱俗的形象,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其中,“金茎”象征着崇高与纯洁,“青田”则代表了宁静与祥和,“孤鹤”则寓意着冯虚子的孤独与高洁。

“大鹏抟风九万里,下视尘寰渺烟水”两句,运用了大鹏展翅高飞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冯虚子超越凡尘、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下视尘寰渺烟水”也暗示了冯虚子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接下来,“蜃楼缥缈危接天,夜半月明常独倚”两句,通过描绘蜃楼的虚幻与夜月的静谧,进一步展现了冯虚子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其中,“蜃楼”象征着虚幻与不实,“夜月”则代表着静谧与永恒。

“四方上下随所之,茫茫积气将焉依”两句,表达了冯虚子不受束缚、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而“居无室庐辙无迹,鳌背岂有三山为”则进一步强调了冯虚子的自由与超脱,暗示他不拘泥于物质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空中鸡犬刘安宅,我亦因之寄遐适”两句,通过引用刘安的故事,表达了冯虚子与世隔绝、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而“飞光浩浩不少留,回首人间非宿昔”则暗示了冯虚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最后,“列子御风已千载,庄生化蝶今安在”两句,通过引用列子御风和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先贤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冯虚子与这些先贤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

“水中漉月亦好奇,管里窥天竟无底”两句,通过描绘冯虚子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进一步展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而“太虚太虚问不应,银河耿耿凝寒冰”则表达了冯虚子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面对未知时的冷静与坚定。

“丹台紫府不可登,愿归大化何由冯”两句,则表达了冯虚子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如何实现这一追求的困惑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生动地描绘了冯虚子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以及他对宇宙、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由、超脱、探索与思考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收录诗词(12)

韩宜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王太原中秋韵

未忍他乡死便休,每依南斗望中州。

青天有月来今夕,白发无家度几秋。

客计空弹冯子铗,愁心长倚仲宣楼。

明年此会知何在,且赋新诗纪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王格心考满

冠盖纷纷晓出城,城头送别若为情。

青云莫谓归年少,白石从来缔旧盟。

芳草东风沙上马,碧山迟日柳边莺。

子今休恨先华发,千载犹闻丙少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酒船图

春波桥头水半竿,画船如马触狂澜。

平生常恨江湖小,醉卧不知天地宽。

隔岸好山青隐隐,环洲芳树绿漫漫。

悬知贺监归来日,一曲晴光五月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五华山图

五华之山山上头,俯视江东如浮沤。

岂无四万八千丈,亦有五城十二楼。

翠蕖影落中天晓,玉柱光含大地秋。

何日相从陪杖屦,西风林下一长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