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十韵

閒馆方回暑,商飙乍应金。

天高初起籁,松澹更宜琴。

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东阳仁自布,西颢气还侵。

太液翻晴旭,灵和乱翠阴。

舟轻飞燕袂,台迥楚王襟。

阮啸经时尽,齐蝉度日吟。

愁生孤戍角,响续暮城砧。

空静销云镂,庭虚转蕙心。

贤哉吉甫颂,千载有遗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刚刚从闲散的馆舍归来,秋意初起凉风乍起
天空高远,万物开始发出自然的声音,松林宁静,更适合弹奏琴曲
汾水上的舟船传来远方的歌声,班固的诗寄托着深远的思绪
东阳的仁德如同阳光普照,而西边的寒气又逐渐侵袭
太液池上,晴朗的旭日映照,灵和殿中,翠绿的光影交错
轻舟如燕掠过水面,高台之上仿佛楚王的衣襟飘动
阮籍的长啸声渐渐消逝,齐地的蝉鸣日复一日
孤独的戍楼上传来号角声,夜晚的捣衣声在暮色中回荡
空旷的天空如云雕般清澈,庭院寂静,蕙草之心更加清晰
赞美吉甫的贤德之词,千年之后仍有余音回响

注释

暑:炎热。
飙:凉风。
籁:自然的声音。
琴:琴声。
汾棹:汾水上的舟船。
托兴:寄托情感。
仁:仁德。
侵:侵袭。
太液:古代皇家园林。
灵和:宫殿名。
燕袂:形容轻盈的舟行。
楚王襟:比喻高远的视野。
阮啸:阮籍的长啸。
齐蝉:齐地的蝉鸣。
角:号角。
砧:捣衣石。
云镂:如云雕般的天空。
蕙心:蕙草般的心境。
吉甫:周朝贤臣。
遗音:遗留的佳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宗谔的作品,名为《清风十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古典文化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意境。

“閒馆方回暑,商飙乍应金。” 这两句以热带地带的夏日来景开篇,"閒馆"指的是避暑的地方,"商飙"则是古代对风的一个美称,这里用来形容清凉的微风。通过“方回暑”和“乍应金”,诗人传达了天气由热转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天高初起籁,松澹更宜琴。” 描述的是早晨清新的景象,“天高”表明天空广阔无垠,而“初起籁”则是指清晨第一缕乐声。"松"字与古代音乐有关,这里和"琴"相呼应,传达了诗人对艺术的向往。

“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汾棹”是古代乐器之一,“班诗”则指的是班固所著的《汉书》,通过这两个元素,诗人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东阳仁自布,西颢气还侵。”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的自然力量变化。"东阳"和"西颢"分别指的是不同方位的自然景象,而"仁自布"和"气还侵"则表达了这种力量的扩散与渗透。

“太液翻晴旭,灵和乱翠阴。”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太液”指的是水流,“翻晴旭”形容日光下的波光粼粼,而“灵和乱翠阴”则是对山林中浓郁绿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

“舟轻飞燕袂,台迥楚王襟。” 这两句通过“舟轻”和“台迥”,形容的是一种轻盈、悠闲的生活状态。"燕袂"是指古代礼仪中的一种服饰,而"楚王襟"则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阮啸经时尽,齐蝉度日吟。” 这两句通过声响来传递情感。“阮啸”和“齐蝉”都是声音的象征,而"经时尽"与"度日吟"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心灵深处的自在。

最后,“愁生孤戍角,响续暮城砧。”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地的孤独感。"愁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虑,而“响续”则是对远方传来的军鼓声响的描写。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也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收录诗词(16)

李宗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一溪晓绿浮鸂鶒,万树春红叫杜鹃。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三)

上饶多胜景,樽酒不应空。

形式:

句(其二)

金銮后记人争写,玉署新碑帝自书。

形式:

句(其四)

门外溪山荆渚路,马前梅杏汉江春。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