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篇

瀛洲分渤澥。阆苑隔虹霓。欲识三山路。

须寻千仞溪。石梁云外立。蓬丘雾里迷。

年深毁丹灶。学久弃青泥。葛水留还杖。

天衢鸣去鸡。六龙骧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

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

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枣。

俱饮流霞药。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西王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虬来。

魏武还车逢汉女。荆王因梦识阳台。

凤盖随云聊蔽日。霓裳杂雨复乘雷。

神岳吹笙遥谢手。当知福地有神才。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神仙篇》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正见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现实、充满神秘与美好的神仙世界。

首句“瀛洲分渤澥,阆苑隔虹霓”便以两个神话中的仙境——瀛洲和阆苑为起点,通过“分渤澥”和“隔虹霓”的描绘,展现了这两个仙境与现实世界的隔离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欲识三山路,须寻千仞溪”,进一步引出了探寻仙境的艰难与神秘,暗示了仙境的不可轻易抵达,需要经过一番努力和冒险才能领略其真谛。

“石梁云外立,蓬丘雾里迷”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云外的石梁、雾里的蓬丘,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缥缈与难以捉摸,同时也暗示了仙境的美丽与神秘。

“年深毁丹灶,学久弃青泥”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艰辛,表达了对追求仙境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仙境并非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目标。

“葛水留还杖,天衢鸣去鸡”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如葛水中的留杖、天边的鸣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龙骧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描绘了仙境中的壮观景象,六龙腾空而起,跨越万里,象征着仙境的辽阔与宏伟,同时也表达了对远离尘世、追求自由与超越的渴望。

“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则是对仙境中生活细节的描绘,青牛、白鹤作为仙人的坐骑,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神秘与超凡。

“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浔阳的杏花、武陵的桃花,象征着仙境中永恒的生命与美好的不朽。

“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描绘了仙境中和谐欢乐的生活场景,玉女的笑声、仙童的欢声,体现了仙境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

“同甘玉文枣,俱饮流霞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描写,展现了仙境中独特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强调了仙境中生活的品质与健康。

“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描绘了仙境中的音乐舞蹈与建筑景观,鸾歌凤舞、金阙银宫,展现了仙境的繁华与艺术之美。

“西王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虬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使者与交通工具,如青鸟、赤虬,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神秘与超脱。

“魏武还车逢汉女,荆王因梦识阳台”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如曹操与汉女、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凤盖随云聊蔽日,霓裳杂雨复乘雷”通过凤盖、霓裳等元素,描绘了仙境中的服饰与装饰,进一步丰富了仙境的形象。

“神岳吹笙遥谢手,当知福地有神才”最后两句总结了仙境的特点,神岳、吹笙、福地,强调了仙境中蕴含的神秘力量与超凡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仙境的敬仰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超越。

收录诗词(94)

张正见(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 字:见赜
  • 籍贯:南朝陈清河东武城

相关古诗词

神仙篇

亿舜日。万尧年。咏湛露。歌采莲。愿杂百和气。

宛转金炉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前有一樽酒行

前有一樽酒。主人行寿。今日合来。坐者当令。

皆富且寿。欲令主人三万岁。终岁不知老。

为吏当高迁。贾市得万倍。桑蚕当大得。

主人宜子孙。

形式: 乐府曲辞

采桑

倡狂不胜愁。结束下清楼。

形式: 押[尤]韵

御幸乐游苑侍宴诗

大君临四表,荣光普八埏。

区中文化洽,海外武功宣。

凤下书丹篆,龟符著绿编。

昆明不习战,云梦岂游畋。

轨文通万国,旌节靖三边。

高秋藐姑射,睿想属汾川。

两宫明合璧,双阙带非烟。

扬銮出城观,诏跸指郊坜。

禁苑回雕辇,离宫建翠旃。

流水奔雷毂,追风赴电鞭。

画熊飘析羽,金埒响胶弦。

鸣玉升文砌,称觞溢绮筵。

兽舞依钟石,鸾歌应管弦。

霞明黄鹄路,风爽白云天。

潦收荷盖折,露重菊花鲜。

上林宾早雁,长杨唱晚蝉。

小臣惭艺业,击壤慕怀铅。

康衢飞驶羽,大海滴微涓。

咏歌还集木,舞蹈遂临泉。

愿荐南山寿,明明奉万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