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时感怀(其二)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

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

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宜贯李广弓。

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伤时感怀(其二)》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首联“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描绘了五载以来国家遭受战乱,无数百姓沦落敌手的悲惨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痛心疾首。

颔联“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以“二圣”代指被俘的皇帝,形象地描述了他们被迫远征北方沙漠,而“六龙”则象征着朝廷的衰败与流散,形象地展示了朝廷的衰微与君臣的颠沛流离。

颈联“斩奸盍请朱云剑,射虏宜贯李广弓”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呼唤和对英勇将领的赞美。朱云剑与李广弓分别代表了除奸与御敌的利器,诗人借此呼吁人们拿起正义之剑,抵御外侮。

尾联“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则表达了对忠诚之士的同情与敬仰。秦庭之哭,常用来形容忠臣为国事而悲痛,此处诗人以“草茅”自比,表示自己虽身处民间,却心系国家,愿意献出自己的忠诚,但无奈道路阻塞,无法实现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注,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

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彗紫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谦仲见寄

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

我时湖边游,山水正秋色。

诗翁偶乘兴,来作湖边客。

谈锋两初交,意气已相得。

诗坛予与盟,文会公为伯。

豪词肆滂沛,淡语入幽寂。

心匠巧雕斲,物态穷搜觅。

壮哉五言城,卓尔万仞壁。

初疑公肠胃,百怪所窟宅。

吐气干云霄,宜欲斗霹雳。

妙夺解牛术,奏刀声砉剨。

我才寸莛微,洪钟讵能击。

又如鸣蟋蟀,啾然和金石。

未窥学藩篱,敢语讨奥赜。

缪为马慕韩,浪作赤效白。

奖拔非所蒙,猖狂固宜责。

新篇又拜嘉,开缄光艳射。

藏之比明珠,长使夜照席。

惜哉不遇时,岂为臧仓隔。

儒冠五十年,世路疲行役。

操矛赴文场,战艺辄败北。

书剑两无成,泥涂困踪迹。

龙钟似东野,穷愁揽怀臆。

空吟三百篇,高视古无敌。

霜风剪林木,黄叶满泽国。

我思公不见,羸马未能策。

恨无神仙术,安得生两翼。

因召管城颖,免冠加拂拭。

书帛寄征鸿,心目两俱极。

形式: 古风

送凌知监赴玉环次觉无象韵

晨兴趣行装,秋色满离席。

悲风苦送声,短晷频移刻。

兰舟薄暮发,去去转遐僻。

极目望官所,沉沉烟霭积。

清有濯缨水,白有漱齿石。

悠然水石间,官情聊自适。

朝焉游其南,暮焉戏其北。

彼微山中鸟,亦将识公德。

公无赋归去,田园付人役。

形式: 古风

答毛唐卿虞卿借昌黎集

予少不知学古难,学古直欲学到韩。

柰何韩实不易学,怛觉昼夜心力殚。

茫然故步亦已失,有类寿陵学邯郸。

虽然予心未肯已,尚欲勉强求其端。

跬步不休效驽马,千里未至空长叹。

羡君兄弟俱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圣经贤传饫已久,百家诸子皆蠹残。

学文要须学韩子,此外众说徒曼曼。

韩子皇皇慕仁义,力排佛老回狂澜。

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

我生于今望之远,时时开卷相欣欢。

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祇自看。

子今欲假敢违命,愿子宝之同琅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