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画家崔子忠所作的《西山滴水岩二首(其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滴水岩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山石的独特风貌和环境的神秘感。
首句“石似当空立”,形象地刻画出岩石高耸入云,仿佛直指苍穹的气势。次句“岩疑急就成”,则暗示了山岩的陡峭和形成的匆忙感。接下来,“雨花山庙湿”描绘了雨后山庙被雨水打湿的情景,显示出滴水岩的湿润与生机。
“雷树羽宫晴”则通过雷雨过后的晴朗天气,映衬出滴水岩周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仿佛雷电过后,树木如羽宫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滴水岩的古老与沧桑:“绝壁洪荒在”,表明岩壁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
“阴畴晦朔并”描述了滴水岩周边阴暗与明亮交替的光影变化,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最后两句“古潭龙夜语,徐戛应泉声”,以龙的传说为喻,赋予古潭以神秘色彩,而泉声的应答,则增添了动态的意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滴水岩的自然之美和历史之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