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东湖泛舟时所见的宁静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清澈、微风的清凉、远处寺庙的静谧以及细雨中的村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澄波四望空",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片宁静之中,湖面如镜,四周空旷,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画舸溯泠风",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清凉的微风中缓缓前行,增添了几分悠然自得的情趣。
"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远处的寺庙与飞翔的鸥鸟相映成趣,近处的人家则在细雨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温馨。这种远近结合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场景以生命力。"菰蒲临水映,洞壑与天通",水边的菰蒲倒映在水中,与远处的山洞与天空相连,形成了一种天地间自然和谐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未穷"表达了诗人想要追寻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这里的"花源"可能暗指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诗人心中向往的宁静、美好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