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寒食二首(其二)

远近垂杨映钿车,天津桥影压神霞。

弄春公子正回首,趁节行人不到家。

洛水万年云母竹,汉陵千载野棠花。

欲知豪贵堪愁处,请看邙山晚照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远处近处的垂柳倒映在华丽的马车上,天津桥的倒影压过了天边的彩霞。
春风中,公子回头欣赏这美景,赶路的人们都急于回家,无人停留。
洛水上漂浮着千年云母竹,汉代陵墓旁野生的棠花盛开。
想要了解富贵人家的忧虑所在,只需看看邙山傍晚的斜阳就知道了。

注释

远近:远处和近处。
垂杨:垂柳。
钿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天津桥:古代洛阳的桥梁。
神霞:天边的彩霞。
弄春公子:欣赏春天景色的贵族公子。
回首:回头看。
趁节:趁着节日。
行人:赶路的人。
不到家:没有回家。
洛水:洛阳附近的河流。
万年云母竹:传说中的长寿之竹。
汉陵:汉朝的陵墓。
野棠花:野生的海棠花。
豪贵:富贵人家。
堪愁:足以引起愁绪。
邙山:洛阳北面的山脉。
晚照:傍晚的阳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行人景象与自然美景的诗句。开篇两句“远近垂杨映钿车,天津桥影压神霞。”通过对垂杨和桥影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画,其中“映钿车”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压神霞”则显得神秘而超凡。第三句“弄春公子正回首,趁节行人不到家。”中的“弄春公子”可能是指年轻的贵族或文人,他们在春日里游玩,不急归家。第四句“洛水万年云母竹,汉陵千载野棠花。”则描绘了洛水和汉陵两处自然美景,其中“云母竹”形象鲜明,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后两句“欲知豪贵堪愁处,请看邙山晚照斜。”通过设问引导读者去思考贵族或富人的忧虑所在,并指向了邙山晚照这一特定的景象。这里的“邙山晚照”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者文化符号,暗示了一种超越表面的深层情感和社会现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历史某些方面的思考。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秋夕文宴得遥字

啼螀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

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

风扯红蕉仍换叶,雨淋黄菊不成香。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晚访李处士所居

门前襄水碧潺潺,静钓归来不掩关。

书阁鼠穿厨簏破,竹园霜后桔槔闲。

儿童不许惊幽鸟,药草须教上假山。

莫为爱诗偏念我,访君多得醉中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寒蛩傍枕响,秋菜上墙生。

黄犬病仍吠,白驴饥不鸣。

唯将一杯酒,尽日慰刘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