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旃一首

归一岂应无以返,要言湛谛滓淤淘。

大知直截揣摩渐,积执冥迷厌离劳。

目睫古人曾致论,根尘当念勿喧嚣。

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回归本源怎能没有回头之路?关键在于深入理解真理,清除杂念。
伟大的智慧直接领悟,不必反复推敲,执着沉迷只会让人疲惫。
古代贤者曾讨论过眼界的局限,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被世俗纷扰所迷惑。
竭尽才智去维护名教的原则,如同在王道与霸道的煎熬中提炼精华。

注释

归一:回归根本。
岂:难道。
湛谛:深奥的真理。
滓淤淘:清除杂质。
大知:伟大的智慧。
揣摩:反复思考。
积执:执着。
冥迷:沉迷。
厌离:厌倦、解脱。
目睫:眼界。
曾致论:曾经讨论过。
根尘:内心与外界的干扰。
勿喧嚣:不要喧闹。
主张:坚持。
名教:儒家伦理。
殚才智:竭尽全力。
王霸:王道与霸道。
蟠煎:煎熬。
火上膏:如油在火上加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勉旃一首》,主要探讨了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首句“归一岂应无以返”表达了回归根本的理念,认为不应该停止对真理的追寻。"湛谛滓淤淘"则强调深入探究真理,如同淘洗杂质,寻求清澈的本源。

接下来,“大知直截揣摩渐”指出真正的大智慧是直接领悟,而非通过逐步揣摩而得。然而,"积执冥迷厌离劳"又揭示了执着于某一观念可能导致的困惑和疲劳,暗示了学习过程中的顿悟与解脱的重要性。

“目睫古人曾致论”提醒人们要借鉴前人的智慧,但同时也要关注眼前之事,"根尘当念勿喧嚣"告诫我们不应被世俗纷扰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伦理和治国之道的竭尽全力,将才智运用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之中,同时也寓含着对权谋斗争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富含哲理,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既要勇猛精进,又要避免执着和喧嚣,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收录诗词(323)

苏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溪太息一首

东坡曾赏南溪雪,他日流芳好事孙。

寒祲棱棱裹崧岱,忧端愤愤塞乾坤。

赤囊政尔劳边吏,白羽多应落酒樽。

太息九原何可作,逸才谁敢赋招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幽栖三首(其二)

豹雾谷容晦,虎风林响寒。

通宵喧涧濑,出日照岚峦。

掩卷妨作乐,支筇咏考槃。

王孙有窟宅,吾道尚艰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幽栖三首(其一)

去去追濠濮,悠悠平渭莘。

荒凉罗雀处,寤寐叱牛频。

鸮炙逢希阔,萍齑适酝醇。

自谋蝼蚁穴,何以拯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幽栖三首(其三)

三芝羽人伫,五诫坏衣脩。

农圃日用事,刍荛无几求。

林丘识真趣,城阙罢菟裘。

挥斥尘劳客,平生为道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