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其三)

双红豆,粒粒是情根。

塞北燕支多少泪,江南烟水几何春。付与弄珠人。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望江南》,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诗中以“双红豆”起兴,红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相思之情,每一颗红豆都被视为情感的种子。接下来,诗人通过“塞北燕支多少泪”和“江南烟水几何春”,描绘了两地间的思念之苦,暗示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最后,“付与弄珠人”中的“弄珠人”可能是指女子或诗人自己,表达了这份情感的细腻与无奈,仿佛将所有的思念寄托给了那个能理解这颗红豆心的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红豆寄寓相思,通过空间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或亲情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其四)

双红豆,如霰复如星。

艳极转将冰雪拟,情深诉与女牛听。珍重绣囊盛。

形式:

望江南(其五)

双红豆,如火复如珠。

如火解温金鸭否,如珠曾上玉盘无。切莫赠齐奴。

形式:

望江南(其六)

双红豆,此物最相思。

在玉当为连理带,在花应号合欢枝。生是有情痴。

形式:

望江南(其七)

双红豆,朝暮伴妆台。

樱颗不嫌重复点,灯花也学并头开。蝶喜入帘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