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韩奕的《竹炉》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冬日画面。首句“绿玉裁成偃月形”,以生动的比喻赞美竹炉的形状,犹如翠绿的玉雕琢成弯月状,形象地展现了其精致与雅韵。次句“偏宜煮雪向岩扃”进一步强调竹炉在山居环境中的适宜,暗示其在寒冷中煮雪烹茶的独特意境。
“虚心未许如灰死,古色人看似汗青”两句,通过竹炉的“虚心”特质,寓意其主人的高洁品格,即使历经岁月,其色泽依旧如古代的竹简般青翠,富有历史感。接下来,“偶免樵柯供土锉”写竹炉偶尔免于被当作柴火的命运,得以保存,更显其珍贵。
尾联“尚疑清籁和陶瓶,达人曾拟同天地”则借竹炉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出诗人对超然物外、与天地合一的达观态度。最后,“上有秋虫为篆铭”以秋虫鸣叫为竹炉增添诗意,仿佛它们在竹炉上刻下篆体铭文,增添了禅意和生活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炉为载体,寓言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