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其一)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形式: 词牌: 海棠春

翻译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注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
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
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
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
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
这里代表战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午后雨景。开篇“海棠亭午沾疏雨”即设定了场景,海棠亭在春雨中显得宁静而又略带些许凉意。紧接着,“便一饷、胭脂尽吐”,这里的“便一饷”指的是微小如同米粒般的细雨,而“胭脂尽吐”则形容花朵在这细雨中绽放,仿佛是用胭脂(一种古代化妆品)涂抹而成,更显得娇艳欲滴。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年岁增长之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慨。面对着盛开的海棠花,他却沉默无言,因为语言已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羽书万里飞来处”则是写诗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书信,通过“羽书”一词,可以想象那书信乘着鸟翼,从遥远的地方飞速而至。这不仅展示了古代通信的情状,也反映出诗人与他人的深厚情谊。

接着,“报扫荡、狐嗥兔舞”,这里通过“扫荡”、“狐嗥兔舞”的奇异画面,传达了一种超自然的和谐共处之景象。这个意象既奇特又充满了诗意。

最后,“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则是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古老的江边濯洗锦绣的场景,而现在眼前的风景依旧美丽如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也表达了对过去记忆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海棠花、书信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忆江南(其一)

家乡好,好处是三春。

白白红红花面貌,丝丝袅袅柳腰身。锦绣底园林。

行乐事,都付与闲人。

挈榼携壶从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寻。赢得个天真。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望江南/忆江南(其二)

家山好,好是夏初时。

习习薰风回竹院,疏疏细雨洒荷漪。万绿结成帷。

呼社友,长日共追随。

瀹茗空时还酌酒,投壶罢了却围棋。多少得便宜。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清平乐.和刘制几

轻轻却暑。只是些儿雨。喜看新抽麻与苎。

他家烟水墅。晚山放出青青。是谁簸弄阴晴。

老子何时去也,祗应露湿金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渔家傲(其一)和刘制几

每日困慵当午昼。出来便解双眉皱。

一带朦胧烟雨岫。山翁瘦。林泉纵好他园囿。

一见此君如话旧。玉版老师呼唤候。

万立琅玕争劝酒。踌躇久。清风收拾归怀袖。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