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吟

时去三王,事归五霸。七雄既争,四子乃诧。

孟尝居先,信陵居亚。平原居中,春申居下。

形式: 四言诗 押[祃]韵

翻译

历史的篇章已远离三位圣王,权力逐渐落入五个霸主之手。
战国时期,七个国家激烈争夺,四位公子脱颖而出。

注释

时去:历史的篇章远离。
三王:指古代的三位圣明君王。
事归:权力转移。
五霸: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的国家。
既争:已经竞争。
四子:指战国四公子。
诧:出类拔萃。
孟尝:孟尝君,姓田,名文。
居先:位居首位。
信陵:信陵君,魏无忌。
亚:次于。
平原:平原君赵胜。
居中:位于中间。
春申:春申君黄歇。
下:末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四公子吟》,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描绘了战国时期四位著名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和春申君的权势地位。"时去三王,事归五霸",暗示了从远古的圣王时代过渡到春秋战国的争霸时期。"七雄既争,四子乃诧",进一步强调了战国群雄并起,这四位公子在其中脱颖而出,各自占据了一席之地。

"孟尝居先,信陵居亚",将孟尝君排在首位,信陵君位居其次,显示出他们的影响力。"平原居中,春申居下",则表明平原君位于两者之间,而春申君排名稍后。通过这样的排列,诗人展现了这四位公子在当时历史格局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

整首诗简洁明快,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四位公子的排序,寓含了对人才辈出、权力更迭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四可吟

可勉者行,可信者言。可委者命,可托者天。

形式: 四言诗

四者吟

财色名势,为世所亲。四者不动,然后见人。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处身吟

君子处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

小人处事,宁己负人,无人负己。

形式: 四言诗

正性吟

未生之前,不知其然。既生之后,乃知有天。

有天而来,止物之性。君子践形,小人轻命。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