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巷头巷尾几夷齐,日为饥肠不肯西。
只愿天公多雨粟,便教米价贱如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次韵闵饥(其二)》。诗中,诗人以巷头巷尾的百姓为视角,描绘了他们生活的困苦。"几夷齐"可能指的是衣衫褴褛、生活艰难的人们,"日为饥肠不肯西"则形象地写出他们每日忍饥挨饿,连太阳落山都不愿离去,等待可能的食物。诗人期盼上天能降下更多的粮食,让米价低廉到像泥土一样,反映出他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诗歌。
不详
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
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
摩耶树老无多子,天女花妍有许般。
莫把东边枝便斫,堂堂留与碧霄干。
璎珞垂垂萼绿华,光明淡伫自成家。
枕帏酝藉风流足,甘放朝来被底衙。
爱春留得琼英在,添竹扶将翠蔓高。
更着金沙相间种,主人四壁锦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