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薛汉所作,名为《和郑应奉杂诗六首(其四)》。诗中以“驱车涉远道”开篇,描绘了诗人驾车行于遥远的道路,直至日暮仍不知疲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决心。
接着,“一见嵩华高,始觉培塿卑”,诗人通过对比嵩山与小土丘的高度,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自身渺小的认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暗示着人应当谦逊地面对世界,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
“吾道丽天壤,昭昭匪难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信念与追求,认为自己的道路如同照亮天地的光芒,清晰而不可忽视。这表明诗人坚信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值得人们去追寻和理解。
然而,“千金买刀圭,但为方士欺”,诗人在此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盛行的迷信和伪科学现象,指出人们不惜重金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却往往被所谓的方士欺骗。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最后,“嬴粮往问道,去结汗漫期”,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背负行囊,前往寻求真理的决心,并期待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也展现了他与他人分享智慧、共同进步的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