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太子墓

万里南迁国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长。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

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

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荆王太子墓》由明代诗人冯宣所作,通过描绘荆王太子墓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万里南迁国亦亡”,开篇即点出荆王太子因国事南迁而最终国破家亡的命运,奠定了一种悲壮的基调。接着,“碧山埋恨海天长”一句,以碧绿的山峦象征着深沉的哀怨与遗憾,与广阔的海天相连,展现出一种无尽的孤独与绝望。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这两句将荆王太子与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相比较,以青冢和怀王为例,强调了荆王太子命运的相似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青冢是昭君的墓地,怀王则是楚国的末代君主,他们都面临着国家衰败和个人悲剧的双重打击。

“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这里运用了仙鹤和杜鹃这两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意象,分别代表了辽远的北方和蜀地的荒凉,它们的哀鸣与泪水,象征着荆王太子墓周围环境的凄清与哀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最后,“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这一句将视角拉回现实,指出荆王太子墓前的道路,过往行人无不为之感伤。这不仅是对荆王太子个人命运的哀悼,也是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荆王太子墓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同情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1)

冯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峡山

名山春日喜跻攀,束隘江流双峡环。

林鸟啼残三月影,芒鞋踏破几苔斑。

泉声宛转东西涧,树色微茫前后湾。

泰岱徘徊曾驻节,何如此地挂冠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繁昌

县僻无城郭,人稀有草菅。

桑间双雉乐,堂上一琴閒。

渔屋低临水,农居迥接山。

嗟予厌繁剧,对此暂开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同年给事罗用宾

别时犹记淦江头,转瞬于今六七秋。

岁月蹉跎人易老,江湖浩荡水空流。

东坡远谪才华俊,子美穷居赋咏优。

闻说盘滩花似锦,暂时欢赏莫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钦差经画江右属郡预备粮储等务

匆匆王事最关心,跋涉宁辞老病侵。

彭蠡溯风舟泛泛,庐山拥雪马骎骎。

只愁民散思储粟,每畏天知却遗金。

衰朽将何称补报,便应抗疏乞投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