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半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谁想到今年又往巴东,那地方,已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我就要进入那险阻难行、万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小路,面对高耸的百嶂千峰。
邻船有人来借火种,荒野的神祠,总有人在祈求顺风。
乘着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

注释

半世:半生,半辈子。
无归:无所归宿。
转蓬:蓬草随风飘转,因之比喻到处漂泊。
巴东:古郡名,辖今重庆奉节、云阳等县。
陆游此行赴夔州,即奉节。
万死一生:犹言九死一生。
极言生命的危险。
千峰百嶂:形容山峦重迭。
嶂,指高险像屏障的山。
邻舫:相邻的船。
乞火:求取火种。
丛祠:乡野间的神祠。
祈风:祈求一路顺风。
淮南:陆游泊船的瓜洲所在地属淮南东路。
戍堞:瓜洲有石城,设兵戍守,此指守望的城楼。
堞,城上的短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晚泊》,描绘了诗人漂泊生涯中的艰辛与孤独。首句“半世无归似转蓬”以蓬草随风飘荡比喻自己一生漂泊不定,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人生的沧桑感。次句“今年作梦到巴东”进一步表达了对远方巴东之地的向往,梦境中的归乡之情更显凄凉。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两句,通过描绘险恶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险,同时也寓含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写泊船时的日常生活细节,邻舟乞火和丛祠祈风,反映出当时行旅者的互助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一句“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以傍晚泊船、落日鸦鸣和空寂的戍楼,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苍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羁旅生活,情感深沉,意境悲壮,展现了陆游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晚泊松滋渡口二首(其二)

小滩拍拍鸬鹚飞,深竹萧萧杜宇悲。

看镜不堪衰病后,系船最好夕阳时。

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

莫问长安在何许,乱山孤店是松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晚泊松滋渡口二首(其一)

此行何处不艰难,寸寸强弓且旋弯。

县近欢欣初得菜,江回徙倚忽逢山。

系船日落松滋渡,跋马云埋滟滪关。

未满百年均是客,不须数日待东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其二)

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

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

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

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其一)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

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

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