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为王云庵题知止轩(其二)》。诗中以“陶公止酒偶然歌”开篇,巧妙地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典故,通过“止酒”这一行为隐喻人生追求与自我节制的重要性。接着,“止观天台又若何”一句,将话题转向佛教中的“止观”法门,即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观察来达到觉悟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探讨。
“知止知君深得力,平生志本不求多”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对知止轩主人王云庵的赞赏。知止意味着明白何时该停止,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个人修为的重要体现。陈恭尹认为,王云庵能够深刻理解并实践知止之道,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都达到了一种高远而宁静的状态,无需过多的外在追求就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知止”的赞美,不仅体现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也蕴含了对简朴生活和内在精神追求的推崇。陈恭尹以诗文的形式,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注重心灵成长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