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过回中山》,由明代诗人王越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句“回中山下暂停鞭”,描绘了诗人行至回中山时,马鞭暂时放下,停驻片刻的情景。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短暂歇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起伏。
接着,“俯仰遗宫独怅然”一句,诗人低头回顾往昔的宫殿,心中满是感慨。这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叹息。
“王母若曾亲见帝,武皇应是早登仙。”这两句借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和汉武帝,表达了对帝王权力与寿命的思考。王母象征着长寿与不朽,而武帝虽为一代雄主,最终仍难逃生死之限,隐含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
“世间味有长生果,天下人无不死年。”诗人在此提出了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认为世间或许存在某种能够延缓死亡或实现长生的“长生果”,但同时指出,即便是天下之人,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这种矛盾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寂寥茂陵陵上土,春风依旧草芊芊。”诗人将目光转向汉武帝的陵墓,虽然岁月已逝,但春天依然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是对生命循环、自然永恒的赞美。通过对比陵墓的寂静与春草的繁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