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白纻辞》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描绘了一幅华美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吴地丝绸的精美与女子巧手缝制衣物的过程,以及在馆娃宫中春夜的欢愉与短暂的离别之痛。
首句“吴丝织成霜雪香”,开篇即以“霜雪香”形容吴地丝绸的洁白与香气,巧妙地将视觉与嗅觉结合,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玉纤裁剪缝衣裳”一句,通过比喻女子的手指如玉石般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她们在精心制作衣物时的专注与灵巧。
“馆娃宫中春夜长,歌舞杂沓娱君王”则将场景转移到了馆娃宫,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春夜漫长,宫中的歌舞表演热闹非凡,为君王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然而,这种欢乐是短暂的,正如“百杯进酒乐未央,启明又见星煌煌”所描述的,随着夜深人静,启明星升起,繁星依旧闪烁,但欢乐已逝,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最后,“镜鸾忽掩明月光,捧心人去风凄凉”两句,以镜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突然关闭,遮住了明月之光,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瞬间消逝。女子捧心远去,留下的是孤独与凄凉。这一幕既是对前文欢乐场景的反差,也是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从欢乐到离别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