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创作的《一落索(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
"欲访瑶台蓬岛",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瑶台蓬岛象征着仙界或理想中的美好之地。诗人通过这个愿望,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烟云缥缈"一句,则描绘出一种朦胧、神秘的自然景观,烟云如织,将远方的瑶台蓬岛笼罩在一片迷离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写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邃。
"清游却到凤皇池",这里的“清游”表明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而“凤皇池”则是一处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檀板新声,给人的感官带来了双重享受。
"听檀板、新声妙",檀板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声音清脆悦耳。诗人在此强调了音乐对心灵的抚慰作用,这种艺术的美好与自然之美交融,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了一种净化和升华。
"天上除书催早",这一句则带有一丝急迫感。天上的“除书”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的仪式或者是时间的流逝,而“催早”则表明了对时间宝贵的态度。在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诗人仍然保持着对于时光流逝的警觉,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珍视。
"人瞻元老",这句中的“元老”可能指的是仙界中的人物,也可能是对长寿之人的尊称。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称呼,表达了自己对这些超凡脱俗者的景仰之情。
"东风烟柳罩河堤",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东风轻拂,柳絮飞扬,与河堤相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柔和与宁静。
"更何处、深春好",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深春时节的喜爱,以及对于继续探寻更多美好之地的愿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中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和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