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新霁蚤过松竹道院复以雨归因用汪彦章一春略无十日晴之句

一春略无十日晴,灶前濈濈蛙黾生。

晨兴登视云霁平,揽衣出门聊意行。

东风吹拂酒面醒,花光掠我双眼明。

举头还听鸠妇鸣,归来有酒愁独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整个春天几乎没有连续十天放晴,灶台前水汽蒸腾,青蛙和小蛤蟆滋生繁多。
清晨起来看到天空放晴,整理衣物出门随意漫步。
春风轻轻吹过,让我酒醒,花光映照得我眼前明亮。
抬头又听见斑鸠的叫声,回来后只有酒可以消愁,却无人共饮。

注释

一春:整个春天。
略无:完全没有。
十日晴:连续十天放晴。
灶前:灶台前。
濈濈:形容水汽蒸腾的样子。
蛙黾:青蛙和小蛤蟆。
晨兴:清晨起来。
登视:登上高处看。
云霁平:天空放晴。
揽衣:整理衣物。
聊意行:随意漫步。
东风:春风。
吹拂:轻轻吹过。
酒面醒:酒醒。
花光:花的光芒。
掠我双眼明:映照得我眼前明亮。
举头:抬头。
鸠妇鸣:斑鸠的叫声。
归来:回来后。
有酒:有酒。
愁独倾:愁苦只能独自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久雨初歇、天气尚未完全晴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春略无十日晴”直截了当地展示了春季多雨的天气状态,这种持续阴沉的气候似乎也影响到了诗人的心境,给人一种淡淡的忧郁感。

“灶前濈濈蛙黾生”则是对湿润环境下小生命萌生的描绘。灶前即厨房前的空间,而蛙声是春夜常见的声音,这里通过蛙黾的叫声,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景。

“晨兴登视云霁平”中,诗人在清晨醒来之后,便登高远望,目光所及之处是云层渐渐散去、天空逐渐晴朗的景象。这里的“云霁”二字,既形容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希望。

“揽衣出门聊意行”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天气中,仍旧不舍昼夜地踏出去散步,寻找那份难得的心情舒畅。这里的“揽衣”,意味着天气尚凉,而“聊意行”则透露出诗人的情感需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东风吹拂酒面醒”中,“东风”代表了春天的象征,带来了生机与温暖。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里饮酒,以此来唤醒或是忘却某种心中的沉睡或忧愁。“酒面醒”一词,既可以理解为酒精带来的清醒,也可能暗示着由自然之美所激发的情感觉醒。

“花光掠我双眼明”则是诗人在春日里漫步时,被四周绽放的鲜花所吸引,花光映照在眼睛上,使得视野更加清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明朗与澄清。

“举头还听鸠妇鸣”中的“举头”,意味着诗人的目光从近处提升至远方,而“鸠妇鸣”则是对鸟鸣声的描绘。这里的“还听”,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声音的留恋和欣赏。

最后,“归来有酒愁独倾”中,诗人在漫步归来之后,有酒相伴,却仍旧感到孤独与忧愁。这一句反映出尽管外界给予了美好,但内心深处的寂寞和不安并未消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在阴霾春日里对生活、情感与自然之美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久客倦游归憩僧坊有怀蓬居梵竺卿寂光常不轻

志士长肮脏,曲钩封公侯。

得丧亦何有,贤愚同一丘。

日月如跳丸,少年今白头。

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

庞眉碧眼禅,一笑万事休。

辽鹤我言归,君其来与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阿步月吟

游子莫何之,揽衣出京华。

松舟逐桂楫,渺然下惊波。

夜久群动息,明星耿斜河。

维舟乱石间,步月前山阿。

霞佩凌空仙,瑶章方咏歌。

见我若旧识,问讯今如何。

我欲从之游,长啸入云萝。

可仰不可攀,高峰郁嵯峨。

形式: 古风

从李使君假记室吏

阿㜷呕心儿,佩囊有奚奴。

杜陵短褐翁,抄诗听小胥。

我生味风雅,古人思与俱。

家无儋石储,谁其供指呼。

主翁居专城,雁鹜纷庭除。

记史饱馀闲,愿言假一夫。

授以乌丝栏,副之玉蟾蜍。

晴窗扫桐叶,细字蝇头书。

形式: 古风

以浯溪磨崖颂为友人寿

明皇蠹妖孽,颠倒由禄儿。

真人奋灵武,群公任安危。

笑谈收两京,銮辂还京师。

庙社喜重安,钟簴曾不移。

词臣有元结,歌颂镌浯溪。

余生千载后,每恨不同时。

半世看墨本,长哦山谷诗。

鸣剑驰伊吾,有策噤未施。

十年客卫府,斗粟不疗饥。

君今联上閤,婉画赞筹帷。

眷简隆三宫,复始可指期。

持以为君寿,勋名书鼎彝。

明年奉汉觞,重修前殿仪。

摩挲古崖石,更纪中兴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