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北池放鹅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

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

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并非只爱鹅的癖好,你也没有雁儿的飞翔姿态。
如何能逃离沸腾的大锅,平静地在清澈的池塘中游弋。
看见活着的就不忍心吃掉,这份深情就在这里。
能够自己远走高飞,别再为了稻米和高粱而忧虑。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非:不是。
好鹅癖:过分喜爱鹅。
尔:你。
乏:缺乏。
鸣雁姿:雁儿的飞翔神态。
安得:怎能。
沸鼎:沸腾的大锅,比喻险恶环境。
澹然:平静、淡泊。
清池:清澈的池塘,象征宁静生活。
见生:看见活着的。
不忍:不忍心。
深情:深厚的情感。
固:本来。
斯:这里。
能:能够。
自:自己。
远飞去:远走高飞。
无念:不必考虑。
稻粱:稻米和高粱,代指世俗的追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待鹅的态度和情感。"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表明诗人不是特别喜爱养鹅,但鹅的鸣叫声如同仙雁,显示了鹅的高雅之美。这两句既是对鹅外在美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只鹅能够避免被食用的命运,能在清净的水池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里的"沸鼎"指的是烹饪之器,用来烹煮动物,这里代指人类对待动物的残忍行为。

接着的"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尽管鹅是可以食用的家禽,但面对生灵,诗人的内心充满了不忍之心,这种深厚的情感寄托在这只鹅身上。

最后两句"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只鹅能够自主地飞向远方,摆脱人类的束缚,不再有成为食物的忧虑。这里的"稻粱"指的是农作物,即养育动物所需的粮食,这里暗喻着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整首诗通过对鹅生存状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尊严和自然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类过度消费野生动植物行为的反思。

收录诗词(108)

吕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籍贯:唐河中(今永济市)
  • 生卒年:771~811

相关古诗词

道州观野火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

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

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

积秽一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

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

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形式: 古风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

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形式: 古风

道州春游欧阳家林亭

道州城北欧阳家,去郭一里占烟霞。

主人虽朴甚有思,解留满地红桃花。

桃花成泥不须扫,明朝更访桃源老。

政成兴足告即归,门前便是家山道。

形式: 古风

楚州追制后舍弟直长安县失囚花下共饮

天子收郡印,京兆责狱囚。

狂兄与狂弟,不解对花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