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澄路炮台诗三首,用吴邑尊韵(其一)

人文结合轻千里,多少耆英乃来此。

相看君黄如案几,上有江楼下江水。

江北青山瞭可指,呜呼江防奚自始。

外侮不戢内讧起,阋墙燃萁靡有底,而今炮闩亦仅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变迁与时代更迭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首句“人文结合轻千里”似乎在强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超越了地理的距离,展现出一种精神层面的连接。接着,“多少耆英乃来此”则可能是在赞美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老者们,他们聚集于此,可能是为了讨论国家大事或传承智慧。

“相看君黄如案几,上有江楼下江水”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与自然景象联系起来,暗示着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同桌面上的物品一样紧密相连,同时又与周围的江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这里可能隐含着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某种反思,即人们虽然聚在一起,但内心是否真正相通,是否能像江水一样连通彼此?

“江北青山瞭可指”一句转而描述了自然景观,暗示着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象征着远方的希望或目标。然而,接下来的“呜呼江防奚自始”则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可能指的是对江防(可能象征国家防御)的起源和现状的思考。

“外侮不戢内讧起,阋墙燃萁靡有底”这两句揭示了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即外部威胁与内部纷争并存,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的“阋墙燃萁”可能是一种隐喻,形容内部矛盾尖锐,如同烧裂的豆萁,无法找到解决之道。

最后,“而今炮闩亦仅矣”这句话表达了对现代武器技术发展的感慨,可能意味着在面对现代战争时,传统的防御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整个诗篇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以及科技进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收录诗词(16)

祝书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诸生。为人诙谐倜傥,有东方曼倩之风。酒肆茶寮,足迹殆遍。中年尝客李观察经楚幕中,易代后旋里,与祝丹卿吏部等,共结陶社。善推敲,人有以诗就政者,一时有诗医之称。年六十馀卒

  • 字:味三

相关古诗词

观澄路炮台诗三首,用吴邑尊韵(其二)

蓦然烽火摇天空,殷雷隐隐蚩尤风。

朝曦沈没东海东,雪花艳吐层霄红。

蛟龙乍走冯夷宫,七日七夜围城中。

畴逆畴顺畴吉凶,祥风回转凭高穹,坐看西北纷群雄。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观澄路炮台诗三首,用吴邑尊韵(其三)

时局如斯漫涕涟,且评诗酒罗芳鲜。

莲社今开玳瑁筵,新醅绿蚁浮轻圆。

回看珠玉欣在前,不为蝇营争附膻。

不事饕餮空馋涎,欢焉知足时餐眠,陶然共醉义皇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王云裳大令奉调赴省即次留别原韵

昔闻使君来,今见使君去。

来曾何暮歌,去还增逸趣。

一诗一酒厄,纵论百废举。

南国需召公,东山比谢傅。

牛刀割小鲜,徬徨恸歧路。

嗟余皓发新,劳君青眼顾。

世道有隆污,叔季谁毁誉。

捷径笑终南,逃名陋卞务。

乐地广性天,我还行我素。

辽豕异白头,绿此恍然悟。

名园涤尘襟,胜友绝烦虑。

相期师古人,高风靖节著。

形式: 古风

谨依怡园主人原韵,藉纪陶社成立为他日念

我生几见当头月,但论性情不论迹。

当筵忽惊主人诗,累世频沾君子泽。

我欲穷途哭嗣宗,相知岂分南北宅。

兴来诗酒且追陪,莫问焦头与烂额。

今年太岁值丙寅,生气虎虎寻诗伯。

银花齐放上元红,寸铁不持鏖战白。

天生贤宰作主盟,保护风雅同保赤。

回视濂溪清复清,仙才飙举奋六翮。

陈思八斗旧知名,绛县甲子尊前席。

文如燕许笔如椽,座有纪群声有力。

其他盟侣俱觥觥,绣凤描鸾侈雕刻。

愧我庄荒骥尾随,爨馀未解唐音格。

一诗一酒气相投,三沐三薰心则获。

转眼春光二月天,主盟贤宰徵嘉客。

寸怀得失古今同,斗醑催将篇什百。

闻有东山继起英,想望夷犹不忍释。

世间安得素心俦,到此聊以数晨夕。

昨夜桃花开满林,春来江水增千尺。

此时此地小勾留,匹夫自有兴亡责。

纷纷我笑热中人,底事以心作形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