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边月》由清代诗人曹必进所作,描绘了边塞月夜的壮丽景象和深沉情感。
首句“夜色偏宜绕玉门”,以“玉门”象征边塞,夜色的美在此得以凸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白云缥缈接昆仑”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昆仑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辽阔感。
“边鸿孤警低残魄,胡马群嘶落大盆”两句,通过边塞特有的意象——孤飞的鸿雁和群嘶的胡马,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壮阔,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动荡与不安。鸿雁的警觉和胡马的嘶鸣,仿佛在诉说着边关的警戒与战事的紧张。
“北塞刘琨常独啸,南楼庾亮与谁论”引用历史典故,刘琨在北塞独啸,庾亮在南楼谈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边塞英雄的敬仰和对当前边防形势的忧虑。这两句既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也是对现实边防的关切。
最后,“只贪满地山河影,不鉴征夫积泪痕”揭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山河的美丽被诗人欣赏,但更触动他心的是那些征战在外的士兵们的眼泪,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月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边防和人民命运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