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延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其二)

有意西游万玉峰,往来何事太匆匆。

知心能几片云外,回首应多明月中。

争供粟泥怀太白,终留梨实待兴公。

从今若枉诗相问,我住丹霞水竹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有意去探索遥远的万玉峰,为何来去总是如此匆忙。
知心朋友能有几个在云外,回头望去应常见明亮月光。
争着用小米酒怀念李白,始终留下梨子等待兴公的到来。
从今往后,如果有人以诗相询,我便住在丹霞的竹林水边。

注释

有意:有心。
西游:向西游历。
万玉峰:极远的玉峰山。
何事:为何。
太匆匆:过于匆忙。
知心:知己。
片云外:远方的云层之外。
回首:回头看。
明月中:明亮的月光下。
争供:争相提供。
粟泥:小米酒。
太白:指李白,唐代诗人。
兴公:兴公,可能指某位期待的朋友。
若枉:如果徒劳。
诗相问:以诗询问。
丹霞:红色的山霞。
水竹丛:竹林围绕的水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与延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延庆老若圭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之间共享的文人雅趣。首句“有意西游万玉峰”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共同向往的壮丽山水,而“往来何事太匆匆”则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暗示了友情的珍贵和相聚的不易。

“知心能几片云外”进一步强调了知己难得,他们的友情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如同天边的云彩般纯洁。诗人期待在明月夜下回首往事,更增友谊的深厚。“争供粟泥怀太白”借太白之名,表达对才情卓越的李白的仰慕,同时也寓言了他们以诗酒为乐的生活态度。“终留梨实待兴公”则是留下佳酿等待友人来访,体现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

最后两句“从今若枉诗相问,我住丹霞水竹丛”表明诗人愿意在隐逸的丹霞水竹丛中与友人以诗会友,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理想,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与延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其一)

坐断青莲七宝池,又携铁锡踏嵚崎。

一千丈雪与心照,二十里云随步飞。

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

山林湖海本无二,处处风光属指挥。

形式: 古风

与弟观侄津哭伯求弟道茅山泊东林寺坐雨

西来本自趁晴天,雨卧东林日似年。

百念已成沈水石,一行真坐逆滩船。

何妨华鄂添诗集,暂与阇黎结饭缘。

决意明朝向东去,山堂未到已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单君范坐凝光亭

危世见交情,相逢坐小亭。

平看二麦秀,虚受万山青。

往事酒俱醉,可人诗自醒。

悠悠一俯仰,白鸟入冥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与龄叟

几年西崦寺,门藓路交藤。

龙象开禅席,钟鱼张法镫。

领徒耕趁雨,对客句裁冰。

我亦相忘者,慈云得屡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